【媒体:湿地中国 作者:福建漳江口】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湿地,系指,其表面长期或暂时覆盖水或充满水、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包括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田、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广阔的滩涂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等。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单位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7倍于热带雨林,160倍于农田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库,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就是对我国首批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越冬候鸟壮观场面的真实写照。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有很高的生产力和潜在的功能。它因其复杂的食物网和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而被看作是“生物超市”,由于其能够降解、去除水中沉积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而被称为“地球之肾”,还因能够提供控制洪水、保护海岸免受侵蚀和风暴破坏的有效体系而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土木工程师”。湿地不仅向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和提供旅游资源等方面等方面有着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
鱼米之乡是对湿地功能的最为大众化的解释,湿地的价值是多方位的,湿地可供饮水、可观光游憩、有舟楫之便,可供柴薪建材,有药材粮果、禽肉鱼虾各种水产的出产,即资源价值,湿地还有调蓄洪涝、净化水源、维持国土生态安全、缓解气候负面变化的生态服务作用,而且这个生态服务功能恰恰与我们近来普遍关注的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具体说,就是湿地的碳汇作用。2010年2月2日的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那么,湿地是如何发挥减碳功效的呢?湿地是一种比较活跃的生态系统类型,它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森林、湿地)中唯一的四圈共存之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巨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湿地的碳循环过程受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实质上湿地能发挥“碳汇”和“碳源”两方面的作用。
在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递交了一份《湿地碳汇功能》报告,报告总结分析了全球数十个被研究的湿地资料,其中包括上海的崇明岛。报告显示,全球的自然湿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4%,但其碳汇功能竟与占全球面积七成的海洋相当。显然,自然湿地单位面积的生态调节能力优于森林和海洋,所以,湿地弥足珍贵,尤其是我们身边的湿地被誉为城市减排的“推手”和“助手”,减碳生存,湿地为先。